林徽因——静立在尘世的白莲
浏览: 更新日期:2016-4-5 作者:顾雪丽
|
一杯茶,静看袅袅微烟;一本书,阅尽半生苍凉。林徽因,就如静立在尘世中的白莲,不喜不忧,遗世独立。仿佛不小心遗落在尘间的精灵,随时都会展翅飞走。 生于杭州的六月,育于书香世家的她,注定会给同样在六月绽放的白莲增添上一份清丽婉约的色彩,凭借着一支素笔,尽情书写水墨般温婉人生。她给清婉的白莲增加了一笔梦幻,一笔神奇,清婉的白莲给了她一份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澈。可是纵使是静默的水墨画中,也有跌宕起伏的山脉,也有汹涌澎湃的流水。她的人生,也注定犹如水墨画般,看似平静,实则不然。 由于良好的出身和生活环境,给了她学习的资源和条件,诗人,作家,建筑家,不同的称谓,却都是对她的形容。她就如安稳的白莲,不争不求,却惊艳了繁世,闪烁了年华。 也许美丽多才的女子,必定要传奇的爱情故事为其增添色彩。她让风流才子徐志摩在康桥上只影徘徊,失魂落魄,念念不忘夕阳中的倩影;让建筑学家梁思成浓情蜜意呵护了一生,相伴相随;更让学界泰斗金岳霖默默爱了一辈子,终身未娶。 一直认为林徽因是静坐在云端之上的女子,不染尘埃,不落俗尘,之所以这么认为,不是因为她的洁净,她的唯美,而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感情,她始终可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姿态,局内人却依然有局外人的冷静。当别人以为她要为一段情爱沉溺下去,不得醒转之时,她却可以决绝转身,不拖不沓。 一九二○年的九月,年轻才子徐志摩到了伦敦,他为了结识狄更生先生,故拜访了林长民。之后与林长民相见恨晚,更结识了其女,当时只有十六岁的林徽因,这个让他爱慕终生的美丽才女。也许他们算不上一见钟情,但是彼此是因为第一次邂逅而有了交集。徐志摩比林徽因年长八岁,那一年,他二十四,她十六岁。二十四,对于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来说是多么的年轻。他俊俏的面容,儒雅的风度,诗人的气质,令许多红颜佳丽为他倾心。也许借用一句,“公子温如玉,潋滟世无双”都不为过。而情窦初开的林徽因,面对一个如此有气度的男子,又怎能做到心如止水呢? 林徽因和徐不久之后就坠入爱河,林的诗《那一晚》中写到: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可是,后来的后来,还是没有携手走到人生的尽头,我来过你的人生,陪你走了一段,你若离开,我必决然转身离去。 她仿佛永远都是那么无意,无意地看着花开花谢。纵然自己深爱一场,也可以做到平静地别离。纵是爱到深处,也不肯热烈相拥。她不会将自己逼到落魄的境地,任何时候,她都可以让自己优雅地行走。穿一袭素色白裙,走在人间四月,等待一树又一树的花开。春天早已远去,她却还在,繁花已谢,她却依然盛开。经历过海水的澎湃,她更加向往南方水乡的温婉,倘若徐是可以陪她一起看烟火的人,那么梁思成就是那个可以陪她升起炊烟的人。走了那么久,她的爱终于靠岸停航。 我静静的看着她爱情里的悲喜,看着她的传奇和平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一个人,一本书,一盏茶,在那些淡若轻痕的乐曲中,看所有的故事和情节都相继散场。在日出月落的晨昏里,默数花开风过。她只在原地,等候生命中最温暖的时刻,等待一双手用温柔和明媚来牵她。 你是人间四月天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反转呓语背后的宁静,敲打岁月的褶痕,一并翻检记忆的断章碎片,给指尖涂上一抹温情,那么四月的天空,必定会变得纯粹而干净。那弱水三千,我只取你这一瓢。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那如诗如梦,如莲如水的传奇女子,就是林徽因呀!
|
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Copyright (C) 2013 ZDXG.AHSTU.EDU.CN 主办:安徽科技学院校广播站、校记者团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学院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皖ICP备12009839号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