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教师风采录】百花齐放春满园——农学院以创新团队集群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浏览: 更新日期:2016-6-29 作者:宣传部
|
创新团队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载体,创新团队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 为了打造强势学科团队,詹秋文教授带领农学院将高粱与苏丹草杂种优势应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高粱与苏丹草遗传育种研究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和特色。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粱褐色中脉基因bmr-6的图位克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饲草新品种‘皖草3号’的示范与推广”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5项;在省“115”产业创新团队“饲草育种研发团队”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又成功获批省级草学学科重大建设项目。
以个人努力促团队出彩 詹秋文口头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人的成功,不能算成功”,带领团队一起出彩才是他努力的方向。詹秋文带领团队成员,强化特色,突出创新。首次在国内制定了3项关于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省级地方标准;首次构建了两个国审品种皖草2号和皖草3号的DNA指纹图谱。所提出的高粱和苏丹草为双色高粱种两个不同亚种的观点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浓厚的兴趣。相关研究在PLANT SCI、FUNCT INTEGR GENOMIC、PLoS ON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共计90余篇。
以创新集群促学科建设 近年来,农学院紧紧围绕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深刻谙熟“学科建设-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强化高水平师资引进,突出团队建设和团队效应,在团队组建和科研平台等方面奋力开拓,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组建了饲草育种研发团队、甜叶菊品种选育3221创新团队,优化了安徽省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现有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饲草育种研发平台、安徽省甜叶菊品种选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院、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并结合农学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形成农学院特色的创新集群。在科研平台、创新团队的带动下,农学院专业建设也取得优异成绩,现建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专业“农学”、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农艺教育”,安徽省特色专业“植物保护”。2015年北京金色农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慕名而来,与农学院联合创办了“金色农华种植学院”。 以创新春风促全面发展 近年来,农学院各团队先后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项目、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等省级课题15项,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25部,先后培育作物新品种16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9项,其中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农学院积极围绕国家和地区战略需求,坚持产学研政企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全力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在全省举办各级各类农业技术培训达8000多人次,坚持常年为临泉县、凤阳县、怀远县、五河县和蚌埠市等周边地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2014年被授予“安徽省工人先锋号”,2016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 “全国工人先锋号” |
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Copyright (C) 2013 ZDXG.AHSTU.EDU.CN 主办:安徽科技学院校广播站、校记者团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学院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皖ICP备12009839号 管理登录 |